校友风采‎ > ‎异国风情‎ > ‎

Milford Track 徒步 · 精灵王国

posted Jan 8, 2011, 9:04 AM by ZUAAS IT   [ updated Dec 10, 2013, 11:00 PM ]
by 史静 2011.1.8
校友ID:浙大经济学03级
个人主页:http://www.renren.com/profile.do?id=243570577

那精灵居住的地方。。。。。。

 

很久以前看Discovery频道,看到一哥们在齐腰深的水里面趟行,走了好久好久,丫都快虚脱了。晚上走到了一个山间小木屋,然后很爽滴洗了个热水澡。最后走到尽头时,他坐在船上,镜头360度的拍周围的山。很美很美,美到忘记了呼吸。然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:Milford。新西兰的Milford Track。

无法想象今年生病生了半年的我竟然决定要去走这条路。一狠心一咬牙一拍大腿也就去了。不过吸取上次爬KK峰的经验,偶自知能力有限,没有带大相机,随便捡了个傻瓜机就上路了。走之前我很怕,功课完全做足,特此分享先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我是攻略==我是攻略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==简介==

新西兰南岛,西南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,东部为平原。山脉挡住了西边海上吹来的风,所以,山脉的东部是半荒漠地区,而西部沿海降雨量巨大。Milford Track就在那一年有三百多天都在下雨的地方。这里都快靠近南极洲了,夏天每天5点天亮,10点天黑,整条track没有手机信号。(姐毕生的追求就是不停的寻找全球通不能覆盖的地方。)

广大驴友对它的评价是,不是太难,也不是太容易,但是这么好的风景很罕见。我觉得它的难度完全取决于老天爷的心情。天晴的话,56KM的山路,翻一千米的坡而已,随便走,但天晴的几率非常低。如果54KM有四分之一是要你淌着齐腰深的水过的,那难度是相当巨大。我们出发前两天,有一批驴友进山,结果水淹到了脖子,愣是被直升机给救出来的。遇到这种要求神拜佛的状况,新西兰人很爱说:keep your finger crossed! 如果姐相信这个,姐那几天手指都快拧成麻花了。

DOC(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,可以翻译为政府自然保护部?)对于这条路的保护还是相当给力的,每天只允许两批人进入,一批是Independent Walker,不超过40个,一批是Guided Walker,不超过50个,只允许一个公司做Guide这个生意,叫做Ultimate Hikes。所有人只允许往一个方向走。山里修好了7个hut,3个是给Independent住的,没有热水洗澡。4个是Guided Walker住的,有吃,有热水。不管你走不走得动,晚上必须走到hut吃饭睡觉。必须3天走完(第一天下船走很短就住下了,不算一天。)

姐想了想,湿身一整天,晚上还木得洗热水澡,会生病,还要自己背四天的三餐,就算这些都可以克服,DOC今年的名额也订不到了。姐决定付多点钱走Guided Walk,有向导带你走,可以洗热水澡,提供三餐,甚至还有洗衣房和干衣房,真的很好了。但是不要想太多,行李背不动也得自己背。那地方是不可能带匹马进去帮你驮的。

==线路==

进山出山都得坐船:从Lake Te Anau北端进入,从Milford Sound出。第一天,从Queenstown做bus出发,到Te Anau,在人类社会吃最后一个午饭,就开始坐船,下船之后走个一个多公里,就到第一天住宿的地方了。

第二天,16公里,在山谷中间沿河穿行,如果要淌水,就是今天了。

第三天最难,15公里,但是要翻过一个一千多米高的山口,而且下山路很陡,15公里走到以后住下,还要立刻放下行李再走一个半小时的路去Sutherland Falls,这是全世界第五高的瀑布。

第四天,继续在河谷中间穿行,如果雨大也要淌水。21公里,出口就是在著名的Milford Sound (米尔福德峡湾),也就是我之前说看Discovery那个很美很美的地方。如果真的这么美,这么辛苦走这一路,也值了。

然后开始说装备。

==装备==

既然这么多雨,装备必须防水。

Goretex防水材料全皮高帮的登山鞋,Vibram的防滑底。必须的,没话说。可是水一旦没过小腿,再给力的登山鞋也会湿,看开点吧。

Goretex的防水外套。奶奶个熊姐刚买的Goretex,雨下大了竟然渗水,仔细一看Goretex材料是有等级的,姐等级买低了,不够这么大的雨用。记得要买Pro的,一定要。或者顶个橡胶雨衣,如果不怕闷得话。

上衣,从夏天到冬天的所有衣服。一套足够,晚上洗了烘干,带多了重啊。千万不能是棉的,那玩意儿吸水,会越来越冷,一定要快干材料。基本一件长袖一件短袖,最冷的时候,套一件抓绒,一个帽子,各大户外店都有,不多说了。(悄悄的说,姐穿的一次性内裤是棉的,结果全身上下最冷的是屁股。)

下身,这个比较复杂,要快干,但又不能太风凉。我观察下来最适合的装备是:一条快干保暖紧身裤,一条短裤,一条羊毛袜(袜子也很重要,要有弹性,而且质量差了会磨脚),外面一条gaiter,这个就是防水的绑腿,小水坑完全无视。

登山包一定要有防水外套,而且里面所有的东西也要放在防水袋里。再多带几个防水保鲜袋。很多东西怕水。抓绒衣或者晚上睡觉穿的衣服湿了会很难受。手机那些个没用的就别带了。相机是没办法,收起来就不能拍了啊。姐忍不住不拍,姐的相机奋勇牺牲在大雨和瀑布底下。

登山杖,一只或者两只,看个人喜欢,下山很有帮助。

防晒霜,万一出太阳,新西兰上空没有臭氧层的。

蚊不叮,这里的蚊子叫做Sandfly,是介于苍蝇和蚊子之间的一种,叮起来疼。姐表示压力不大,疼了就把它拍掉,总好过蚊子偷偷咬你。

矿泉水瓶,这里的水好清好清的,可以直接喝。如果胃不好要喝热水的,可以带一个小点的热水瓶。别带什么煤气炉子那些太给力的。

==交通==

坐飞机到Queenstown先。一定会需要转机,基本可以从奥克兰或者悉尼转机,但是强烈推荐奥克兰。第一,Air New Zealand很好。第二,澳大利亚的Qantas很差。更加要命的是,如果你是中国公民,对不起,在悉尼转机,你要提前办好转机签证。转机还需要签证? 这是个什么狗屎规定?澳大利亚就是狗屎。

强烈推荐Guided Walk,原因是它实在太好,每个方面都没话说。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是一家垄断企业,服务实在太周到了。实在是要省钱自己走的,从Queenstown往来Milford Track两端都得坐bus,这东西有时刻表的,所以最后一天走二十多公里的路会非常赶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开始正题。

 

第0天:

历经千辛万苦到Queenstown,我都快哭了,下飞机直奔Ultimate Hikes城里的办公室,刚刚赶上临走前briefing。环顾四周四十多口人,我放心了。这平均年纪,,,偏长啊~~~跟他们比起来,我应该算体力好的吧。后来这一路,认识了好些各种各样的人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hiking,热爱自然。

这个briefing相当的仔细,他们告诉你应该穿什么,带什么,背包的正确姿势什么的。而且你缺少什么都可以跟他们租,他们免费提供一个很给力的雨衣,还有40L的包加防水袋,登山杖25块钱租一次,后来想想一路那磨损,我觉得值。更加让人觉得细心的是,最后一天走完住的lodge是在Milford Sound,已经是有公路的地方了,你可以给他一个袋子,他们帮忙送到最后一个lodge,放些走完要用的东西,例如干净的鞋袜衣服化妆品之类,路一走完立刻就能享受了。

晚上在Queenstown转悠了一下,这个日照17个小时的城市,真的好小,但是好美,依山傍水的。而且那湖水在太阳照耀下绿绿蓝蓝的,特别特别清澈,我从没见过城市里有这么清澈的水的。

 

 

第一天:

新西兰比新加坡和中国快五个小时,时差导致睡眠质量不是很好。第二天一早把不用的寄存在酒店,收拾好登山包出发。

上午都在坐bus,前面一段路是沿着Wakatipu湖(毛利语-_-\\)开的,那湖水的蓝度赶上西藏了,湖的那一头是一路就是很给力的山峰。后一段路是新西兰典型的田园风光,大片大片的绿草地,养着一群一群的绵羊、小鹿和奶牛。车上拍的总归不是很清晰。

 

 

 

见到了我们的四个Guide,Adam,Katie,Mel和Nobu。Nobu是日本人,可以为不会英文的日本人提供翻译。Katie刚刚从山里出来,这马上又要带我们进山了。午饭后去坐船,岸边长着毛茸茸的水草。

 

船驶向远方迷雾中的山谷,雨越来越大,不知前方我们要进入的山谷里到底有什么,有些激动,有些害怕。船越往里开,雨下得越大。。。。偶piapia。。。

 

路过一片水中墓地。这是有个故事的。我们要走的Milford Track,当初是一个叫做MacKinnon的人发现的。他1888年开辟了Mackinnon Pass,也就是我们即将翻越的山口,1892年他再次进山的时候,再也没有回来。后来其实也不知道他是淹死在这片湖中还是消失在精灵王国中,后人给他在水上立了个墓碑。

在淅沥沥的小雨中进入一个绿色丛林。上路之前,每个人都要把鞋底在消毒水中过一下,DOC不希望你把任何其他国家的物种带进森林。很快就到了一片空地,是今晚住的lodge。

我们一共有四个向导,每人带十几个人到林中探险去了。其实也没有什么险可以探,新西兰没有蛇,连Kiwi鸟都没有天敌,姐更没有天敌了。

偶民很开心跟着Katie走了,她懂的很多,她知道每一棵树每一片苔藓的名称和特征,她认得出每一种鸟的样子和叫声,甚至连石头里是什么矿她都知道。

这是小木屋前面的clinton river。明天要从那个吊桥走过去。

lodge有柴油发电机,从早上六点一直发到晚上10点断电。吃晚饭的时候,我才知道他们的服务有多好。每一顿饭都很好吃,量很多。晚饭前菜主菜甜品一样不少,而且甚至还可以买酒,最后一天走出去的时候再跟他们算钱。我本来害怕他们提供的食物质量不好,走这一路会饿肚子,现在彻底放心了。

晚饭后大家自我介绍,发现我们不是最远的,全世界的人都飞来走这条路。日本的欧洲的美国的,除了澳洲的新加坡就算最近的了。可是偶们也飞了10个小时捏。。。最搞笑是一对儿英国人,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的,他们从纽约转机的我擦。

有一个姐们,是奥克兰人,叫Susan,2岁就聋哑了,独身,但是很开朗,她会读唇,会依依呀呀的发声,加上各种手势,大概也能猜到她在说什么。她说30年前去潜过水。我们很惊讶,看不出她年纪竟然这么大了。她平时的工作就是给其他聋哑人进行心理和生活上的辅导。瞧瞧人家这过的是什么伟大的生活,我这太汗颜了。

有一个很可爱的希腊姑娘Roy,来自自由国度的精灵,浑身上下散发着懒散的气息。在希腊的酒庄工作,但她说不喜欢希腊的酒。

有几对来度蜜月的夫妻,基本都是英国和美国的。真的放在一起对比,就可以明显看到他们身上气质的不同。英国的很正经很noble,我推荐的裤子行装就是那两个英国人的。美国人就很搞笑很随便。我认为来这里度蜜月比去马尔代夫好。

有一对香港移民到悉尼的老夫妻,他们说走完Milford Track还要走另外一条三天的Routeburn Track,搞得我自卑死了。还好后来最后一天老夫妻撑不住了决定后面那个不走了,否则我干脆挖个地洞钻进去算了。

有一对比利时老夫妻,男的是人民教师女的在医院工作,一看就是特别老实巴交的那种人。

有来度20年结婚纪念日的日本夫妻,一看就是挺有钱那种。日本人来这里的其实很多,想想看新西兰从哪个角度上都很像日本,他们喜欢是应该的。据说 Milford Track每年四分之一的hiker都是日本人。还有两个单身的日本小姑娘和小伙子。小姑娘开朗的很,英语说的不好,但是坚持和每个人说话。小伙子一言不发,体力很好,一直走在前面。

有一群台湾人,叽叽喳喳挺烦人的,他们以前是邻居,现在住在各个地方,台北、上海、泰国、新加坡。其中有两个表兄弟,一个在剑桥上大学,一路都在把妹;另一个在新加坡上大学,前不久刚刚在西班牙徒步了900公里。

房间是4-6个人一起住的宿舍,很干净很暖和,他们提供了很多毯子和热水袋。当年爬KK要是有这种住宿条件,姐也不至于生病了。很安静,没有人打呼,一觉10点睡到6点。

 

第2天:

早上起床就在下雨,但是下得不大。早饭就是正常的自助西餐那种,只有四样:西红柿、豆子、鸡蛋、薯饼,但是很美味。午饭要自己包一个三明治带在路上吃。

我怕越下雨水越深,就赶紧跟着第一个向导走了。第一个Guide是Adam,很可爱的小伙子,体力很好,永远冲在第一个。他后面是几对年轻的白人哥们姐们,俺民紧随其后,追这些长腿动物追得辛苦啊。Nobu和Katie在中间,Mel垫后。

过了吊桥,一路都在密密的森林中穿行,路况极好,偶尔太阳还会露出来一秒,然后又不见了。植被从高处往低为Beech Tree(山毛榉)、大量蕨类植物、以及密不透风的苔藓。

因为常年下雨,这个亚寒带雨林是苔藓的天下。我以前很讨厌苔藓,灰绿灰绿的很丑,踩上去又滑。但是这里的苔藓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,嫩绿嫩绿的。这种毛茸茸的叫做Kiwi苔藓。

 

到了一大片开阔地,云雾漂浮在半山,很多不知名的瀑布。这次徒步,从几个Guide身上学到一个精神:“All weather is good weather.” 很多人不喜欢下雨旅行,可是下雨有下雨的美,这种云雾,还有很多瀑布,淌过溪水虽然会湿透,也是一种乐趣。记得上次去九寨沟的时候下雨,我心情很糟糕,可是却发现雨中的五彩池其实更加梦幻,还有拍到带着雨滴的蜘蛛网。All weather is good weather,别怕下雨。这种精神不仅仅局限于旅行。

 

这片湿地上长了很多种植物,特此介绍两种: Manuka,终于被我见到Manuka花了,从来都是喉咙痛,吃Manuka蜂蜜,现在总算见到活的了。这是一种比抗生素还好用的健康食品,新西兰特产。

还有一种花花名字忘记了,很矮在地上,红色和绿色的,会吃虫子,吃Sandfly。

 

从湿地出来,就看到这只鸟,叫做Robin。这是一种很友好的鸟,喜欢跟在人屁股后面,从我们走路翻出来的泥土里找虫子吃。

 

河边雾气迷蒙,好像会有一个木精灵从里面走出,不远处就是精灵王国。此时终于明白,魔戒在新西兰拍是有道理的。就在小河里面灌水喝,很清的水,水质非常好,喝起来有一点甜甜的。

 

路过一个湖,是山体滑坡的石头挡住Clinton River的水流造成的。湖面几乎和路面平行,如果雨下大了,这里的水就会齐腰深了。

午饭在一个能看得到Hirere Falls的地方吃,Adam早就冲到这里,给每一个到达的山友泡上一杯热咖啡。偶喝了一杯冲泡的Chicken noodle soup,如果是平时,肯定觉得跟泡面一样垃圾,可是此时却是无比的美味。此时Adam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特别高大。

午饭后继续在宽阔的河谷中间穿行,雨越下越大,两旁近乎垂直的山体上流下无数多的瀑布。

因为我老是想拍照,所以被那对日本夫妻超过了。

看到一个牌子:SWIM!!!这个,for the brave!很美的瀑布,很美的小湖,不怕冷的就跳进去吧。周围山顶有着常年不化的雪,因为纬度高,另外一个湿度大,雪融化了也不停有水源补充。游吧,在雪水里。

 

有很可爱的蕨类植物,还没有长开。长开了每个卷儿就是一片大叶子。

 

又进入了树林,走着走着Katie健步如飞超过了我们,撂下一句加油快到了!一看表才一点多,这走的有点太快了吧,有点后悔。不久发现她在一个小亭子等我们,小亭子叫做Bus stop。这个,,,bus在哪里?Katie说,雨下大了,前面有条水流很急的小溪,我和Nobu还有Pompolona Lodge(今晚住宿的hut)的工作人员会帮助你们过去。好吧。。。我勒个擦,到小腿啊这个水,水流是很急,冲到腿上都到膝盖了。我这全皮高帮Goretex的徒步鞋也不顶用啊,果然水从上面灌进去,躲着水坑走了一整天,这回晚节不保了。Katie大义凛然的站在冰冷的水里,跟我说:“Yes you can lean on me!” 感动死我了。

我们两点到的Pompolona Lodge,后面的人陆陆续续四五点才到。Katie他们就这样一直在那里帮他们过河,而且水是越来越大的,后面的人到了问我们:“How did you cross the river?” 我心里想说:"River? That's only a creek!"。实在是太佩服Katie他们了。赶紧放下东西洗个热水澡,爽啊。然后去洗衣服,拿到Drying Room里烘干。Lodge里的工作人员也很不容易,旺季好几个月都要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山里度过。

每天晚上有一个向导给大家介绍第二天的行程。今天是Katie。Katie很有个性,她说:“明天要爬山,山上有很多Kea,这是一种很坏的大鸟,他们很聪明,比人还聪明,尤其是澳大利亚人。”这里很多澳大利亚人的,一时间激起众怒。不过不是澳大利亚人的都笑了。我因为被澳大利亚的转机签证给搞怒了,听了Katie所言正在暗爽,Katie的形象此刻变得特别高大。Katie处乱不惊,继续说,这些鸟会打游击战,两三个一组,一个来吸引你的注意力,另外一两个就绕到你后面去偷东西。

不用明天了,今天晚上就有一只Kea到Lodge来避雨。Adam也早早的帮我们把晾在外面的鞋子雨衣都拿到屋里去了,怕被鸟叼走。那只Kea很聪明的,一扇一扇门这样开过来,一直开到女厕所。后来发现一扇也打不开,它很失望。

Guide他们不容易啊。忙活了一整天,晚饭竟然还要帮我们做waiter。晚饭大家聊得很开心,最后上甜点了,是个巧克力蛋糕。我当即眼睛就放光了。但是坐我旁边的聋哑奶奶Susan说,她不能吃巧克力,所以不要了。过了一会儿,Surprise!Katie竟然端了一盘杂果专门给她,我当即内牛满面啊!他们人真的太好了。

Adam说背包、鞋子和雨衣不能放在Drying Room里烘,会烘坏掉的。可是最湿的就是这三样啊。没办法了,睡觉吧。

 

第3天:

一大早就发现相机坏了,镜头显示屏全部进水。昨天拍太猛了,我错了。所以今天最美的地方几乎都没有照片。我错了。

早饭后又包了巨大一个三明治。比昨天的大很多,这回应该不会吃不饱了。7点半,出发!

今天任务艰巨,15公里的路,要翻过一千米的山头。此外到了下一个住处还要放下包去看那个世界第五高的瀑布,那可又是两个小时的路。所以必须在四点以前赶到住处。

雨一直下,下的不小。上午走了不久就开始无尽的上坡。路过Mintaro Hut,那些independent walker住的地方,于是停下来休息一下,上个厕所,喝点水。又见到一只Kea,一直觊觎我的包。我瞪他一眼,它就很害怕的往后退两步。我转过头,它又悄悄的挪过来了。因为衣服鞋子都是湿的,坐了一会儿越坐越冷,不得不赶紧上路。没走多久就开始了之字形爬山。大概4公里的长度一共有11个Zigzag,海拔上升800米左右。漫长啊无尽啊。。。。。。这条累死人的路倒是越爬越美,到了第六个Zigzag已经基本不长树了,只有低矮的草丛,近处是山花烂漫,远处是雪顶瀑布,小雨迷蒙,云雾缭绕,低处的山谷若隐若现。我那涅槃的相机。。。哭。。。而且,而且,我听到了Kiwi的叫声,没有见到Kiwi,它是夜行性动物,白天不会在路上跑,可是我确定,我听到的就是Kiwi的叫声,野Kiwi。

说到这里,不得不说一下Kiwi这种有趣的鸟。它很难被称作一只鸟,它在其他大陆,肯定无法存活。新西兰是和其他大陆分离的,所以岛上的物种进化是一个单独的过程,直到现在,岛上也没有进化出蛇这种东西以及任何哺乳动物,所以Kiwi,作为一种莫有翅膀莫有尾巴不会飞的鸟,竟然没有天敌,才得以存活。它体型和鸡差不多大,可是嘴很长很尖,只能从土里扒拉着吃虫子。大点的虫子还会噎住。还是夜行,这都什么跟什么呀。最搞笑是它的蛋,占体重的三分之一。这玩意儿生出来不容易啊,不会难产么?新西兰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度,从他们把Kiwi选作国鸟这件事儿上就可见一斑。Katie曾经自豪的自我介绍说:“I'm a pure-blood Kiwi.” 其实他们都是欧洲人血统,真正的土著是毛利人,那个见面不握手喜欢碰鼻子的民族。八过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以及DNA检验,毛利人的祖先是台湾人。这都什么跟什么呀。。。真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国家。

就在野草雏菊的陪伴中登顶了。我勒个擦这山口寒风夹杂着雨点,冷到接近零度我估计,还全身湿透。此时就看到Nobu勇敢地站在大风大雨里一动不动,开口说了句:“Coffee?” 我内牛满面啊!Nobu的形象立刻变得无比高大。又来了一杯Chicken noodle soup。要知道这几大保温壶的热咖啡热鸡汤都是他们几个向导背上来的啊。这杯热饮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救命的啊。Nobu站了一会儿,开始在刺骨的大雨里换衣服。虽然我觉得在这里换会立即冰冻,但是不换会慢慢冷死。必须效仿他,立刻在大雨里穿上了抓绒衣。

来张今天到目前为止唯一的照片。

站在悬崖边上向另外一边的山谷望去,12秒的自由落体下面就是今晚的住处Quintin Lodge。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场面,虽然在大雨中模糊到几乎看不见,但还是很美。拿出不给力的相机拍了一张,效果太差,算了。不能再耽搁了,再不走姐就成冰冻猪肉了。一路星星点点有许多小湖,不过姐没力气欣赏,又冷又饿。还有那么一段路才到山脊上的Pass Hut吃午饭。到了以后姐有种重生的感觉,开始脱外衣,两只被雨水浸透的手套拔凉拔凉的。Adam和Katie亲切的关怀,又是一杯热鸡汤,katie叫我把里面那层衣服换了,可是这大厅广众的,姐没地方换,于是坐下,打算用体温把它烤干。外裤脱掉,湿透的保暖裤开始冒烟。看看左右,所有人都在冒烟,背上、腿上、头顶上。蒸桑拿呢这是?日本夫妻到了,那个女人看起来冻得快不支了。就在桑拿房吃掉那个巨大的三明治,提起冒烟的裤子,跟着Adam和Katie的第一队下山去也。

雨太大把下山的路冲垮了,只能走Emergency Track。下山的路本来就很陡,这条Emergency Track下山更短,所以更陡。其实丫根本不是一条Track,就是沿着山上的小溪往下走。而且水流也急。又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水里。Katie依然站在最险的地方帮大家下去。

远处有直升飞机飞来,据说是到下面去修桥的。路过我们头顶的时候一阵旋风。这意味着我们米有桥走?我们还要踩水?

下山快下完的时候,竟然天放晴了。此时我大呼一声不好,走太快了!还在山上的同志们肯定看到绝美的风景了。后来事实证明此言非虚。希腊姑娘Roy告诉我说太美了,stunning view!漫山遍野的野花啊!其实很快我也就平衡了。每个人的旅行都是非常个人的经历。每两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都是不同的,即使是看到同样的风景,每个人的关注点,兴奋点,都是不一样的。做好自己,享受专属于自己的风景,就可以了。总是在比较我多看到什么他少看到什么,是没有意义的。

两点半到达Quintin Lodge。姐累了。脱下湿哒哒的鞋袜,真的不想再穿上了。然后觉得左手戴着的手表有点紧,仔细一看不对啊。左手肿的跟面包似的!原来我用右手拿Walking Pole,左手没有运动,竟然冻肿了!我勒个去。如果现在洗澡,肯定就不想出门了。姐还得去看世界第五高的瀑布Sutherland Falls呢,580m的落差。于是皱着眉头穿鞋穿袜,出门。天晴的非常漂亮。一路看到好几个Weka,这是一种长的有点像鸡有点像Kiwi的鸟。镜头还是糊的。

这里嫩绿的Kiwi苔藓照耀在阳光下,发着可爱的光。

一路还看到水里、石头上一闪一闪亮晶晶的,后来回去的路上迎面碰到Katie,问她这是不是金子啊。他说不是,这是Mica。回来查了字典才知道,是云母。这姐们儿真博学。

此瀑布果然不同凡响,姐不给力的相机只敢远远地拍照。近处风吹得能把我整个人都吹跑。站了两秒钟,好不容易晒干的,这又是全身湿透。抬起头睁眼望瀑布两秒,满脸水,眼睛被水珠冲的疼。作罢,爽一下就走吧。姐不想在这里洗澡,还是回去洗热水澡的好。

全湿的镜头拍阳光蓝天,别有一番美妙之处。

 

回到lodge,四点半,两个累坏了的美国姐们儿搁那地上坐着,她们在纠结还要不要去看瀑布。我说去吧,值得一看的,再不走来不及了。姐的左脚终于磨出了一个水泡。在lodge里穿拖鞋有点疼。这里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台湾小妞,名字也叫做Jean,至少发音一样。我问她,你在这山里怎么活丫?没网络的。她说,挺好啊,我们可以写信,每六个星期可以进城一趟。在这儿好,不用担心外面世界有多乱。我表示你这工作太爽了。她很灿烂一笑,说,那边那个大块头是我男朋友。姐明白了,嗖地师奶!啥都不说了。

我这就没见过风景这么好的小木屋。

 

这个lodge比较好,drying room旁边隔了一小块没那么热的区域可以烘鞋子和外套。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鞋子。有好多人没有去看瀑布,直接洗澡烘鞋子了。

快到10点,太阳落山了,雪山顶着晚霞。Roy坐在小木屋外面的台阶上抽烟。

 

第4天:

今天的路最长,21KM,而且要赶下午的船离开,所以每个人都有种紧迫感,都走得很快。船一共只有三班:3:15,4:00和4:45。过了时间就米有船了。要被扔在山里了。。天气很好,大晴天,很热。早上路上又远远望见Sutherland Falls。很多人昨天没有体力去看那个瀑布,今天可以在这里远观。没有多少时间浪费,一群人在着急又兴奋又不舍的心情中赶路。

 

晴天真的是喜欢拍照的人的天堂。光影变幻。

走了好久好久,可能是我今天有点累了,所以显得久。到了一个小屋子,sandfly到处飞,在这里喝杯咖灰,继续赶路。恩,照片中那个红色的小点是Katie。

路过漂亮的吊桥,在晴朗的阳光下,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。

 

 

直升飞机越来越多,有运货的,大多数都是旅客飞去从空中欣赏Milford Sound的。那即将是我们徒步的终点。

 

一路都是漂亮的小河和瀑布,还有许多高大的蕨类植物。很是惊讶了一把,因为自从恐龙时代以后,地球上就没有高大的蕨类植物了。冰河期过后,乔木长了起来,蕨类植物再次出现,但都是很低矮的。一时间走在高的像大树一样的蕨类中间,觉得自己到了侏罗纪公园。

漂亮的Kiwi苔藓在阳光下。但是不能晒太久哦,会死掉的。

路过一片很像九寨沟的地方。

实在是很爱这个云。

有一大片山体滑坡的痕迹。明显能看到滑坡后最先长起来的是苔藓,然后是蕨类,然后才是树木。

这里水大的时候也是会被淹掉的,水位不超过黄色的marking。那时候看不见路,淌水要看着路标,否则会掉下去。

这是用来抓stoats的。stoat是鼬,长的像ferret雪貂。它们看到鸡蛋就会扑上去,然后被抓住。这是一种从国外来的有害生物。它们心跳速度非常快,所以消耗大,需要吃很多东西,他们会吃掉kiwi鸟的蛋。它们基本上什么都吃,是一大害虫。所以新西兰对于从国外带来的任何农业产品检查都很严格。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澳大利亚来的一种树,它们很丑,一直都是枯枯的,但是很能疯长,漫山遍野都能长满,不让其他树活。而且就算拔掉,一旦种子落在土里,自己又会长出来。新西兰DOC的一大任务就是清理它们。

 

满地不知名的白花。慢慢变得透明,慢慢融化,慢慢梦离你而去。

沿着石壁走,能看到宽阔的河谷。石壁上还有一个marking,1898年刻下的。

然后Katie又健步如飞的跑了。

 

我已经走得很累了。12点半走到这个瀑布,在水边吃午饭。有个Weka走过来,想喂它来着。可是Katie不让喂,而且它也的确不吃我的面包。

 

这位同学竟然跳下水了。把他给冻的。。。

为了赶3:15的船,午饭吃了半个小时就又出发了。走到最后我真的走不动了。右腿膝盖弯的肌腱疼,左腿膝盖是关节里面疼。肌腱问题不大,左腿这个我知道比较严重。Katie左腿膝盖也肿了,缠了一圈绷带,估计脚踝也不好了。看她吃午饭的时候把一只脚放在水里冰着。我问她这份工作会不会对腿脚有损伤,她说,到end of the season,其实也就习惯了。Katie说,加油,快到了,3:15的船肯定能赶上。

河谷,最后一瞥。

最后一段路,路况极佳,都成了高树公路了。

终点!终点!3点钟到达Sandfly Point。这里苍蝇很多,看这名字就知道了。还好政府给建个小屋子躲一躲。终于走完了。姐坐在凳子上就不想动了。

然后坐船去Milford Sound边上的Mitre Peak Lodge。今晚住这里了。船上的风景绝佳。丝毫没有辜负我的期望。

Milford Track的徒步就此结束。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打上了一个红钩钩。剩下的旅途都不用开11路了,且见下回分晓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