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引子 献给ZUAAS还未开张的网站,与我的校友们分享这次迷人的旅行。
2010年春节,总算实现了我到南洋狮城后长久以来的一个梦,去柬埔寨吴哥体验那段传奇与神秘。记得还在杭州时,宋城的广告是“给我一天,还你千年”;当我漫步在吴哥那一座座散布并纠缠于热带丛林的断壁残垣中,无法抑制的思绪狂奔,仿佛穿越了千年,回到了宋元时全盛的真腊,与周达观一同目睹它昔日的金碧辉煌,而后不胜唏嘘,感叹古人的智慧,文明的脆弱,历史的残酷,人性的泯灭。。。
柬埔寨,又称高棉,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,公元9-12世纪是它的强盛时期,旧时都城又称吴哥(Angkor),在洞里萨湖畔的暹粒Siem Reap。暹(xian)是泰国的古称,Siem Reap意为战胜泰人,在某次战役大败暹罗人之后,高棉人改首都为此名以纪念胜利。然而,胜和负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只是一道道浅浅的刻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我不禁感叹命运的轮回。古高棉人与左邻泰国(暹罗)右舍越南(占城)进行了给了无数次战争,在12世纪初达到全盛,而后国力见衰。一度战败的暹罗人在14世纪卷土重来并一举攻克吴哥,高棉人被迫放弃都城而迁都金边,从此伟大的吴哥文明在热带丛林中陷入了若干世纪的沉睡。更具有讽刺意味的,东南亚另外一处类似的伟大古迹,泰国的古都大城(Ayuthaya),17世纪被缅甸人攻占并焚毁。看着历史,文明面对野蛮的入侵总是如此的苍白,无力的抵抗后是一次次必然的浩劫。终究还是拳头的大小决定了一切,剩下献给神的旷世巨作,原本为了永恒而存在的石头神庙与雕刻,历经烧杀抢掠之后,静静地诉说着沧桑。再往后几百年,到了19世纪,吴哥被法国人发现,重见天日。进入20世纪,更为不幸,这个国家开始了百年的苦难,历经法占,日占,法占,独立,政变,内战,还有不得不提起的臭名昭著的红色高棉,这个注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的罪恶政权,终于到了1997年,红色高棉残部投降,内战结束,留下满目苍夷,1000万枚地雷以及因地雷而荒废的大量农田。可怕的人祸。当我和新加坡的同事提起柬埔寨,他们大多以不屑的口气跟我讲,这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,哦还有,那里有很多庙。可知道,元朝时,真腊的富庶甚至令若干中国人前往定居;可知道,这里曾经的文明是多么伟大。。。
中国与柬埔寨颇有渊源。元朝的时候,一个叫周达观的人随元使团出使柬埔寨并逗留一年,那时吴哥王朝仍处于全盛期,被称作真腊。是的,他目睹了金碧辉煌的吴哥城,并写下了《真腊风土记》。这篇8000字的文章显得异常珍贵,因为它是史上仅存关于吴哥文明的记录,法国鬼子正是靠着它的翻译版在丛林中发现了吴哥城。现代,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国王,长期流亡在中国北京。还有,令我有些不太痛快的,我的国家曾经支持过红色高棉。
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,尤其是失落的文明,如果你喜欢摄影,如果你热爱远足,热爱生活,如果你没有某些坡人那种莫名其妙对偏远地区的反感,去吴哥仔细转转吧,它有你期待中的全部,如同我的感触。我想我应该还会再去的,太喜欢那里了。
为了逼自己早点拿出游记,先把这么些废话放上来,我实在是又拖又皮。明天,明天会放出概述。
2. 概述 暹粒是个小城市,google map实在是个好东西,打开一看就清楚,连带比例尺。更加形象一点,其西南边缘的old market,night market和pub street是绝大多数游客打发夜晚的好地方,而我住的地方在东北角,相当郊外都挨着“机场高速”了(这条路真叫national highway 6);这两处我以崴了的脚步行了一次耗时35分钟,估计也就两公里的样子。
打开google map找到siem reap然后往北拉,吴哥文明的众多景点便散布在暹粒以北,大约7公里的样子。首先,你会看到一个小些的正方形,有一圈护城河包围着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哥窟,Angkor Wat,也有人称之为小吴哥,吴哥寺。Angkor Wat本意就是吴哥寺,但由于Wat发音与广东话的”窟”相近,这称呼就这么误打误撞下来了,其本身和窟没有任何关系。既然有小吴哥,那么当然也有大吴哥,地图上再往北一丁点,一个更大的正方形,便是Angkor Thom,也叫做吴哥通,或者吴哥通王城,是为当时真腊的都城。下面引用周达观《真腊风土记》的一段原文,
“州城周围可二十里,有五门,门各两重。惟东向开二门,馀向皆一门。城之外巨濠,濠之外皆通衢大桥。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,如石将军之状,甚巨而狞。五 门皆相似。桥之阑皆石为之,凿为蛇形,蛇皆九头,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,有不容其走逸之势。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,面向西方。中置其一,饰之以金。门之两 傍,凿石为象形。城皆叠石为之,可二丈,石甚周宻坚固,且不生繁草,却无女墻。城之上,间或种桄榔木,比比皆空屋。其内向如坡子,厚可十馀丈。坡上皆有大 门,夜闭早开。亦有监门者,惟狗不许入门。其城甚方整,四方各有石塔一座,曾受斩趾刑人亦不许入门。当国之中,有金塔一座。傍有石塔二十馀座;石屋百馀 间;东向金桥一所;金狮子二枚,列于桥之左右;金佛八身,列于石屋之下。金塔至北可一里许,有铜塔一座。比金塔更髙,望之郁然,其下亦有石屋十数间。又其 北一里许,则国主之庐也。其寝室又有金塔一座焉,所以舶商自来有富贵真腊之褒者,想为此也。石塔出南门外半里馀,俗传鲁般一夜造成鲁般墓。在南门外一里 许,周围可十里,石屋数百间。东池在城东十里,周围可百里。中有石塔、石屋,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,脐中常有水流出。北池在城北五里,中有金方塔一座,石屋 数十间,金狮子、金佛、铜象、铜牛、铜马之属皆有之。”
描述得金碧辉煌的州城,便是吴哥通王城;而“俗传鲁般一夜造成鲁般墓”正是吴哥窟。只是吴哥通王城的灿烂早已灰飞烟灭,正中央幸存下来的巴戎寺仍可给人以极大的震撼;加上吴哥窟,这两处实乃登峰造极之作。为了避免审美疲劳而忽视其他遗迹,特意把这两处排在转遍周边景点以后。
吴哥的神庙,是供奉给神居住的,只有神才配住在石制的不朽巨作里;从周达观的叙述里得知,哪怕大臣的屋也必须尽量用草盖,“瓦片不敢上屋”。吴哥文明,时间跨度好几个世纪,前期信奉印度教,后期在Jayavarman VII的统治下,国力进入鼎盛时期,全国改信奉佛教,直至今日。因此,建筑很明显分为两个风格:印度教风格的建筑,必然有象征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五座高塔,很陡峭,爬起来极为过瘾,很是让我回忆起了华山,典型代表有吴哥窟,比粒寺,东梅奔,茶胶寺;佛教风格的建筑,则稍微平坦,典型代表有巴戎寺,圣剑寺,塔布笼寺。吴哥窟属印度教建筑,供奉毗湿奴。有研究说,吴哥窟实乃葬庙,因其坐东朝西,象征着西方极乐世界,而吴哥几乎其他所有的祭祀的神庙都朝着日出的东方,神的方向;个人赞同这个观点,周达观的文章里的“鲁班墓”正好可以印证。有点搞笑的是,在吴哥窟这个标准的印度神庙里,有不少和尚按时上下班修行,他们供奉的神正是不折不扣的八臂毗湿奴,印度教大神。我觉得实在有点好笑,于是和身为导游的旅店老板聊了聊,答案大概如此,由于全国改信佛教,因此吴哥窟也“被佛教”了,于是大神毗湿奴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要求下,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立场,在暹粒作了兼职佛教的神。
似乎现在有这么个观点,要去柬埔寨吴哥得赶紧,不然游人越来越多,往后很多东西就看不到了。其实不然,要真没有什么东西了,柬埔寨人民的生活不知道要苦成啥样,他们现在最好的工作也就每月收入100usd的样子。其实现在游客已经泛滥了,但对景点的保护做得还挺不错的。为了保护古迹,吴哥窟的石头上开始有铺了木梯,这样也更安全。我个人还是相当愿意爬石头,但用木梯保护石梯是一个明显的趋势;或许应这么说,大家要赶紧去的话,还有石梯可爬。倒是应该注意时间的选择,如果第一次还是别选雨季了,虽然也有人说别有韵味。五月底开始,有近半年的时间柬埔寨处于雨季,看不到日出日落不说,还很有可能会被洪水淹。
关于交通,暹粒城里,徒步或者租自行车(1.5usd每天)就好;去景区的方式可以有,摩托,tutu,汽车以及自行车。Tutu车大约12-15美元包一天,可以搞定绝大多数的景点,甚至包括女王宫;如果去女王宫和崩密列,还是选汽车吧,一天60usd左右,来回路上耗时就3个多小时,地图上看大概得有200km以上,而且灰很大;自行车逛大小吴哥正好,以我目前的体力去骑大圈问题应该也不大,但如果要去女王宫和崩密列,那得是自行车游西藏级别的选手。关于住宿,暹粒很多guest house非常实惠,空调房大约12usd一天,可住两人,还含早餐,不过我几乎每天都早起看日出,就没吃过。关于钱,美元通用,本地货币叫瑞尔,用来作零钱,4000rel换1usd。关于吃,还是小心点吧,去好一点的餐馆,一餐也就2-3usd,虽然有很多路边摊很便宜,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很想尝一下,比如炸蜘蛛啥的。我觉得去条件不怎么样的地方,无论你的下水有多么强大,先评估一下你的行程还有当地的医疗条件,万一中招会有多大的风险。每天一大早天不亮去看日出到傍晚回来,都路过一个地方,n多的人在那里排队,而且每人都带一个小孩,以至于我的第一直觉那里是人口贩卖市场,结果后来才得知其实是医院。一个鲜活的例子,我一个朋友,在柬埔寨就中了大招,而且属于一下就扣完整管直接成白血的那种,被迫在暹粒住了一礼拜,都差点回不了新加坡。所以我的建议是尽量去餐馆吃,如果有异味哪怕只是感觉不太爽就不要勉强在那儿吃,不要吃餐馆以外的冰,如果实在想试路边摊还是留到最后一天吧。
暹粒的人民总体还比较纯朴,治安是不错的。当然宰游客在任何景区都算正常,所以大家要毫无廉耻之心的勇于砍价,一个经验公式是直接往1/4以下喊;我曾用700rel买过景区喊价1usd的水,比超市都便宜。有的时候,装作不懂英语是很有益的,比如机场通关那人就跟我要小费“1 dollar,buy coffee la”,我愣是装作不明白。会有很多小孩跟你兜售小东西,要买还是趁着人少,不然一堆都会围上来的。以前游客出于好心总会带些糖果去给当地的小孩,不过个人并不赞成这样,因为他们不刷牙的,而且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,现在所有的小孩都会找你要糖果,“give me tang guo”“gei wo tang guo”;最faint的一次,直接有一小孩冲我喊“hello, tang guo”,我就这么改了名“被tang guo”了。
随身物品及点评:防晒霜 – 与其用指数高的不如用喷的按时整一两下;驱蚊片+花露水+驱蚊水+蚊香 – 户外还好些,但住的地方一定会有蚊子不管有没有空调;腹泻药 – 万一杯具了;太阳帽 – 摄影者之外必备,对单反取景会有无法估量的阻碍;干湿纸巾 – 怎么都会用到。
参考网站,背包客栈,穷游网;参考书籍,《五月盛放》,《真腊风土记》。
景点及译名,把比较靠近的进行了归类,黑色加粗的是重要景点,斜体是我没去的,最好打开google map实时对照。其中罗洛士和巴肯山看日落是没时间去,高布思滨是觉得走1个小时的山路只是看些些水里的浮雕和林迦不划算,而且会压缩崩密列的时间,荔枝山太远,西池基本没人会去。总的来说,暹粒景点太多,三天时间都不太够,与其每个地方都走马观花,不如玩好重点的景点,最后一天查漏补缺。
下一篇是摄影提示和我的行程 3. 摄影及行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