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读者网上投票,评选出网民心中能够记录浙大发展历程、社会关注度高、社会反响优良的十大新闻。现予以公布(根据新闻发布时间先后排序)。 1、浙大13项成果获2008年国家科技奖励 1月9日上午,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,浙江大学共有1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表彰。其中,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,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2项,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、科技进步二等奖共8项。校友徐光宪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。 2、袁辉球Nature发文揭示铁基超导研究重大发现 1月29日,英国《自然》杂志发表了浙江大学物理系袁辉球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:在具有二维层状晶体结构的铁基超导体中发现超导态的“各向同性”,这是首次在二维层状的超导材料中报道类似的三维超导特性。《自然》杂志评审专家一致认为,这是超导研究领域一项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发现,将对研究铁基高温超导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。该成果入选由两院院士、媒体老总和《科技日报》读者共同评选出的2009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。 3、浙江大学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2月19日和3月16日,浙江大学分别在2009年度工作会议和中层党政干部会议上,通报了“贺海波事件”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。会议强调,将严格依照法律和校纪校规,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,不管涉及到谁,决不姑息。同时,还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机构,修订完善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管理办法,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。 4、浙大全面参与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5月19日,从浙江大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动员大会上获悉,浙大已全面介入了9个民口重大专项的相关工作。包括核心电子器件、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,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,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,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等4项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专项和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,重大新药创制,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,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,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等5个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专项。 5、李长春寄语浙大要在创新创业上继续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6月6日上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,高等学校要把创新精神、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,努力形成教书育人、鼓励创新、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。浙江大学有着优良的传统,是院系调整、合并得最好的高校,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,一定要保持好这个发展势头,发扬光荣传统,在大力培养创新精神、弘扬创业文化上,继续走在全国高校前列。 6、浙大组建7个学部 5月21日,浙大工学部和信息学部揭牌成立。2008年7月,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,浙江大学出台了《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(试行)》。随后,人文学部,社会科学学部,理学部,工学部,信息学部,农业、生物与环境学部,医学部相继成立。新学部运行以来,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资源整合、功能调整、机构改革、体制创新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,一个面向未来、高效开放、充满活力、富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正在逐步形成。 7、浙大获1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9月中旬,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,由浙大主持完成的11项教学成果获一、二等奖。其中,由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应义斌等主持完成的“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”项目获一等奖。另外,浙大教授参加完成的3个项目获奖。 8、中科院院士段树民全职出任浙大医学部首任主任 10月15日下午,中科院院士段树民正式加盟浙大,全职出任学校医学部主任。今年,浙江大学启动实施“1311人才工程”战略,借助“国家千人计划”、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等,引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年轻学者,并逐步推行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全球招聘,若干骨干教授岗位、创新团队负责人岗位面向海内外遴选制。除段树民外,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冯新华、长江特聘教授徐世烺、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包刚还分别出任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(筹)院长、建工学院院长和数学系主任。 9、浙大师生缅怀钱学森贝时璋先生 10月31日下午,浙江大学给贝时璋先生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,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,向先生家属致以最真挚的慰问。浙大师生和广大校友也纷纷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老学长。11月3日下午,浙江大学举行座谈会,缅怀钱学森、贝时璋先生的爱国情怀、科学业绩、创新精神和高尚人格。 10、浙大出版社《宋画全集》获国家出版基金千万元资助 12月11日,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(筹备)公布了08-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结果。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《宋画全集》入选基金项目,并获得了基金1250万元的资助。《宋画全集》是一项旨在运用现代学术成果与科技手段,对海内外存世宋画进行全面系统整理、挖掘的大型文化出版项目。 |